品质教研|贯通式教研促进资源共享

东校区教研室
2025-10-27

在集团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笔者所在的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以系统思维为引领,以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三个一”模型为实施路径,积极探索并实施12年贯通式教研机制,着力打破学段壁垒,提升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与连续性,为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教研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校本实践。

一个顶层设计:锚定贯通方向,统筹集团教研生态。

我校将顶层设计作为贯通式教研的首要抓手,成立创新教育中心,对集团内科学教育进行12年一体化的整体规划,系统构建跨学段协同机制。每学期召开教研联席会议,汇聚各学段、多学科教师,围绕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创新人才成长路径进行系统设计,确保各学段教育目标一致、内容衔接、评价一体。推行“双师制”教研团队,组建集团教研中心,并联合高校、港澳姊妹学校专家成立顾问团,定期开展教研讲座与深度指导,提升教师的跨学段教学能力。各校区依托自身优势,建设专项实验室,北校区建有少年科学院、少年工程院、少年数学院等特色平台,并向全集团师生开放,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互补,真正形成“一盘棋”的教研新格局。

一张知识图谱:搭建进阶体系,破解学段教研断层难题。

知识图谱是贯通式教研的核心载体。我校构建“横向融合+纵向进阶”的科学知识体系,横向整合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技等学科资源,纵向依据“启蒙—探究—创新”3个阶段细化各学段能力目标,实现无缝衔接。以编程课程为例,图谱清晰界定各学段的最近发展区:小学阶段“玩中学”,低年级通过不插电编程游戏激发兴趣,高年级引入图形化编程进行启蒙;初中阶段“做中学”,重在思维构建;高中阶段“研中学”,开展机器人、无人机等创新项目,重在实践创新。通过这样的进阶设计,学生能在连贯的课程体系中持续成长,教师也能明确各阶段教学重点,避免内容重复或断层。

一套支持系统:依托技术赋能,筑牢教研实践根基。

我校面对各校区之间存在的地理间隔与资源差异,构建以“一张网、一个脑、一朵云”为核心的智能支持系统,为贯通式校本教研提供坚实保障,真正实现让距离消失、让教研发生。“一张网”即校务管理平台,涵盖教学计划管理、教师考勤统计、学生档案追踪、设备报修维护、教务通知发布等功能模块,形成覆盖全校教育教学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一个脑”为本地化部署的专属AI教研助手,能够为教师提供智能备课建议、学情分析报告、教学策略优化等多元化服务,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智能教研支持体系。“一朵云”是线上研修空间,构建起跨时空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实现教研智慧的实时沉淀和广泛共享。

贯通式教研特点在于以体系化替代碎片化,以长周期培养超越短平快培训,其本质是通过系统性重构,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调配与育人效能的最大化。我校以“三个一”模型为实施路径,强化学段衔接、学科融合与技术赋能,构建更加开放、协同、智慧的科学教育新生态,充分发挥核心校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激发了各校区的内生动力与教研活力,将12年一贯制的学制优势转化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


作者:王丽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尊重原有版权 仅供学习参考


阅读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