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研|双师接力课撬动教师成长

东校区教研室
2025-10-27

自2019年起,海南省海南中学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实践场域,持续六年探索“双师接力课”教研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协同设计-接力实施-共同反思”的闭环机制,促进教师深度教研和持续发展。

协同设计:从经验化到专业化的跃迁。协同设计强调双师共研教材、共构目标、共创活动、共制评价。两位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内容、策略及学生反应进行持续对话和协商,共同建构起对教学问题的深度理解。如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智能的家让生活更加便利”的设计中,对于是使用辩论赛还是网络视频来展示和应用所学内容,两位教师可能需要引用不同的教学理论或学情数据来支持各自的观点,最终融合成一个更具综合性与层次性的教学策略。这个过程不仅是教案文本的共创,更是教学设计从依赖模糊感知走向循证支持、从经验化到专业化的跃迁。

接力实施: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的转变。随机接力的机制是双师接力课教研模式的一大创新点。它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透彻理解两节课的全部内容与内在逻辑。这要求教师在观摩同伴授课时,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是带着全局视角和接班责任的预备执行者。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连续的“观察-判断-决策”训练,极大地锤炼了教师的课堂洞察力和应变力。课堂对于他们而言,不再是一个预设剧本的演出舞台,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需要即时进行专业判断与决策的探究场域。他们从教案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了课堂教学的积极决策者。

共同反思:从技术性反思到批判性反思的深化。常见的评课议课活动中的反思,往往由于缺乏对教学全过程的共同经历,容易陷入对孤立教学技巧的品评,或基于结果的现象描述,这是一种较为浅表的技术性反思。“双师接力课”教研模式的共同反思建立在两位教师共同经历了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基础上。他们的反思对话能够追溯到设计的初始意图,对比不同实施策略的现场效果,分析学生从第一课时到第二课时的学习轨迹变化。比如他们可以深入探讨:“我们设计的问题链,为何在第二课时没有引发预期的深度讨论?是问题本身的难度梯度不合理,还是第一课时的铺垫不足?”这种反思直接关联设计与实施的因果关系,触及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与假设,是一种指向实践重构的批判性反思。它推动教师从关注怎么做的技术层面,走向追问为何有效及在何种条件下有效的学理层面,从而生成更具迁移价值的实践性知识。

目前,海南中学正在探索“双师接力课”教研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利用智慧教研平台、“双师直播舱”等技术,探索“校内教师+线上名师”的跨校、跨区域接力教学,进一步扩大教研的开放度与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持续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柳海英 海南省海南中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尊重原有版权 仅供学习参考


阅读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