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写固然是表达,说则是更直接、外显的表达。用写表达的毕竟相对是少数,而几乎所有人都用说来表达,人与人的交流主要通过说来实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达到何种程度,通过半小时的口语交流基本可以断定。信口开河招人讨厌,谈吐得体受人尊敬;能言善辩、伶牙俐齿固然让人羡慕,若分寸失控成为话痨,就会让人厌烦。
究竟如何把控才能说得恰到好处?语文课堂上的专业训练必不可少。
1 合理顺畅,“说”到心里
说话要讲究场合与对象。“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的是场合问题。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更不能胡言乱语;家人团聚、朋友聚会,可以谈笑风生,切忌官话连篇。“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讲的是对象问题。对长者说话,要彬彬有礼,注意音量大小,不宜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晚辈讲话,当和声细语,风趣幽默,不宜用教训口吻。对熟悉、亲近的人说话,可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与陌生人交流,当止则止,切莫口无遮拦。《论语·乡党》中记录孔子在不同场合说话有不同表现:“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私觌,愉愉如也”。孔子对自己的口语有严格要求,教师可在语文教学中以此引导学生说话应区分场合与对象。
说话要力戒“口头禅”。口头禅可以分为一般口头禅和不雅口头禅两种。一般口头禅如“是吧”“对吧”“那个”“这个”“这样的话”“怎么说呢”“然后”等,虽无伤大雅,但对于干净、流畅、典雅的表达肯定有不良影响。有的学生说话习惯用“然后”,一句话一个“然后”,听起来很别扭。我上课有意纠正学生的这个毛病。有一次,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我要求他不用“然后”,他竟然一时说不好话了。有的教师上课习惯说“是吧”,一句话一个“是吧”,学生就暗数教师一节课说了多少个“是吧”,影响了听课效果。带脏字属于不雅口头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的要求,师生应认真落实。
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因为说话是通过声音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如果内在修养好,外化出来的声音就不会低俗。这一点,在说话的音量上尤其明显。有些人说话大嗓门,即便近在咫尺,也喊得震天响。之所以大嗓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考虑对方感受,只管自己释放。鲁迅在小说《药》中塑造了一个康大叔,说话总是“嚷”,他看到别人耸起耳朵听,更是亢奋不已,肌肉块块饱绽。这位康大叔,眼中无他人,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当然,大嗓门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但可能是一个内在修养有欠缺的人。
说,不仅仅是音量控制的问题,还有升降变化、语速快慢、实虚相间等技巧问题,这就更需要专业训练。大学里播音专业的师生说话,与我们普通人有明显不同。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说话,听着感觉舒服,是美的享受。学校可邀请播音、朗诵方面的专家指导中学语文教师,改善语音语调提升授课效果。如能再进一步,专家通过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师生的口语表达进行更为细致的指导,那么将有助于提升师生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
2 加强修辞,“说”得文雅
口语表达与书面语表达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书面语用字、用词、用句方面可以借助典雅的文言风格,口语表达则要求通俗易懂、生活化。但这不等于说口语表达可以不讲究修辞,只是大白话。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有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四篇演讲稿,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也有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些演讲稿既通俗易懂,又典雅文气。我们应当提出这样的观点:高水平的口语表达应具备书面语的风格特点。在一些场合,听者的文化修养较高,大白话不一定有好效果,口语表达也要讲究用字、用词、用句,讲究修辞。
当然,口语表达往往是即兴的,不像写作可以字斟句酌,充分准备。其实真正的即兴演讲很少,更多的演讲是有准备的。即便是即兴演讲,只要调整好思路,也可以做到典雅。笔者推荐一种即兴演讲的方法:选取核心词,然后排序,最后逐一展开。比如某年暑假,我和另外两位语文教师应邀到马来西亚交流语文教学经验,马方汉语教学部门举办了一个欢迎会,让我们其中一人作为代表讲几句话,两位教师推荐我来讲。我在极短的时间内确定了三个核心词:亲切、感动和期待。然后,我围绕三个核心词展开——亲切,是来到马来西亚后,见到华人说汉语、写汉字、教语文,丝毫没有异国他乡的感觉,就像在国内一样,到处都感到亲切;感动,是受到当地华人热情接待,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三人十分感动;期待,是接下来十多天里,要到六所中学听课、上课、座谈,我们充满好奇、充满期待。我讲完后,那两位教师称赞说:“讲得好,清晰、得体,三个词表达准确。”
语文课上,我让学生读杨成武写的《长征胜利万岁》一文中毛泽东那段著名的讲话,读完我让学生找出核心词,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第一次、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我又让学生分析讲话是如何围绕核心词展开的,逻辑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认识到三个核心词与展开部分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纲”与“目”的关系,并与以前学过的“目录句”和“对应段”的知识联系起来。这属于程序性语言知识。
有的人口头表达不清晰,往往是因为缺乏确定核心词的意识。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讲话时抓好核心词。一次,我让学生们表达进入高二新学年的感受,一名学生主动举手,他的讲话中确定了三个核心词:反思、抓住、规划。他展开说,反思自己居家学习的表现,自制力差,成绩下降,这对自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抓住,就是抓住新学年的每一天,珍惜时光,珍惜每一节课,努力提升成绩;规划,就是对未来高三以及大学选择专业有一个初步规划,为将来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他的即兴演说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3 落实课标,“说”有要求
口语表达可否制定一些标准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口语交际有较为具体的要求,师生要认真学习,注重落实。
在这方面,语文界前辈钱任初先生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六性”“八戒”的要求可以借鉴。“六性”指的是:叙事说理,条理清楚,言之有据,全面周到,具有逻辑性;描人状物,有声有色,情景逼真,细腻动人,具有形象性;范读谈话,情真词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具有感染性;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富有趣味性;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辞精当,惜话如金,富有准确性;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八戒”指的是:戒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题无关的废话;戒颠三倒四、疙里疙瘩、文理不通的病话;戒满口术语、文白夹杂、故作高深的玄话;戒滥用辞藻、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虚话;戒不懂装懂、或许大概、模棱两可的混话;戒干巴枯燥、平淡无味、催人欲眠的梦话;戒挖苦讥笑、低级趣味,不干不净的粗话;戒陈词滥调、生搬口号、八股味浓的套话。
中国自古就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古训,更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范例,高中语文课本中《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代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总之,“说”是语文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课上的口语表达规范训练必不可少,语文教师应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程翔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尊重原有版权 仅供学习参考